顾佳琪心里早已琢磨过,此时说出来神色平静,就像在说很寻常的家事。然而,一家人却惊讶又古怪地看着她。最后,顾岳祥先开了口。“琪琪啊,你外婆村子里到是有家酿酒作坊,听说酿出来的酒也是供镇上和县城的,生意还不错,只是……”“一家作坊建起来,总得要几两银子的成本。”“酿酒的工序也复杂,还费时间,酿出来还得有销路才行。”顾岳祥说着便拧起了眉,有些犯愁。“爹,我这法子是南方的,咱们不声张,可以慢慢积攒本钱,盘酿酒大灶,打制装备。”
抄书只是为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积攒成本。
卖糕点是第一桶金。
走的是街头叫卖的走贩路子,比不得糕点铺的高端和客源固定,就会受到各种不可变数的阻力。
如今天气好是可以持续跑买卖,若天气不好呢?
但这是古代,要什么没什么的局限环境下,他们还没有能力搬去县城住,这买卖肯定是做不长久的。
但是想做别的买卖,没钱没装备能怎么办?
想法再好,没有本钱都白说。
今天在院中筢着黄豆时,突然就想到了酿酒。
小时候住在外婆家,有个表舅家同住镇上就是酿酒的,只不过人家酿谷酒,还私下勾兑……
到是住在农村的表姨婆家里,会给外婆送些家酿的梅子酒、葡萄酒过来。
外公自己有泡制过桂花酒、石榴酒、人参酒……
外公是读书人,有一群同好老友,常在一起下棋喝酒,炫耀自家泡制的药酒。
她对这些,不算一无所知。
或许可以仿照表舅家,先建一个简易作坊。
傅家本就是经商人家,酒楼、布庄、粮行、胭脂首饰的生意都有经营。
她在傅家长大,读过什么书、接触过什么事,顾家人并不知道。
她是空手离开傅家的,如今在顾家做什么,傅家那边也不会过问,也管不着了。
打着这样的信息差,或许她可以多展露一点才能。
顾佳琪心里早已琢磨过,此时说出来神色平静,就像在说很寻常的家事。
然而,一家人却惊讶又古怪地看着她。
最后,顾岳祥先开了口。
“琪琪啊,你外婆村子里到是有家酿酒作坊,听说酿出来的酒也是供镇上和县城的,生意还不错,只是……”
“一家作坊建起来,总得要几两银子的成本。”
“酿酒的工序也复杂,还费时间,酿出来还得有销路才行。”
顾岳祥说着便拧起了眉,有些犯愁。
“爹,我这法子是南方的,咱们不声张,可以慢慢积攒本钱,盘酿酒大灶,打制装备。”
“我这法子是书上看到的,这边作坊不一定会,所以一定不要声张。”
“还有,你们在县城跑了两趟,应该熟悉县城那些铺子经营了吧?”
“等过两天我也去趟县城……”
“你去县城做什么?”顾抽祥立刻下意识问道,神色间便多了几分担忧。
“孩子,你别去,别遇到傅家人……都、都不太好看。”顾丰氏连忙提醒。
这闺女太聪慧懂事,当初那么狼狈地被赶出傅家门,还在推搡中崴了脚,撞到了石狮子底座,伤了额头。
这些事她来到家中几天,却是只字未提过。
他们还是听大郎说的,这两次在县城里,其实也没少听街上的议论。
闺女受了委屈不说,可若再出现在县城,只会让那些议论声再次淹没她。
“爹娘,没事的,我去县城又不闲逛,我先找家酒楼找找商机。”
顾佳琪将爹娘的担忧神色看入眼中,知道他们并不是不信自己。
那么,他们的担忧就是为了之前真假千金的事。
他们在县城卖了两次糕点,回来都只谈买卖,只字未提过傅家,或是傅莲雪。
就不知是没遇上,还是遇上了不愿意提及。
她也不便多问,但这次,看着两次才赚一两二钱,想着离自己的发家致富路还太遥远。
她,其实有些着急了。
这买卖太稳定,混日子是不错的,想要闯出什么名堂,远远不够。
那就只有自己制造变数了。
“酒楼有什么商机?”顾北彦立刻问。
“咱们还没有酿出酒来,你也没什么可卖给酒楼的呀。”顾北诚机灵地想起了妹妹刚才提过的酿酒作坊。
“酒楼除了酒,还有菜。”顾佳琪微微一笑,胸有成竹地解释。
“我从小就爱吃,不只是让厨房里送吃的,我自己也常跑厨房的,糕点就是和厨娘偷学的。”
“自然,我对做菜也是有机会就偷学,两年前我去府城走亲戚时,也吃过府城的大酒楼。”
“我也曾在庄子上小住过时日,就有机会自己在厨房里折腾各种吃食了。”
顾佳琪找的理由都很合理,因为这确实是原身的经历,只不过原身下厨的机会极少。
而她,确实是练过的,还有跟着网上学过一些菜式和糕点,还有许多手工制作也是练字之余的小娱乐。
“你一个小丫头,怎么能去酒楼做厨娘?”顾丰氏以为闺女是要去酒楼找活计,急得连忙开口。
“不然你教娘做菜,娘去酒楼做厨娘,听说厨娘一个月的工钱有一两银子。”
“家里边你爹和三哥已经熟悉了买卖,以后让他们继续卖糕点就行。”
顾丰氏觉得这么安排不错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
顾佳琪却摇了摇头,看着脸上笑容僵住的娘,突然有了想法。
“也行,回头我教娘做一道菜,娘在家练练,再去酒楼卖菜方子,咱们赚点快钱。”
顾佳琪说到这里猛地顿了顿,原身的记忆里突然冒出来一件事。
那是两年前,原身十岁跟着傅夫人去府城走亲戚。
傅家姑母嫁在府城柳家,柳家表姐及笄。
与她有婚约的那位,是姑母夫家的侄子、表姐的堂兄。
表姐嫌她小又是县城去的,不愿意带她玩儿,是那位带着她逛街。
最后在柳家的酒楼吃饭,正好遇见过一个中年妇人去卖食方,张口就要一百两。
最后被管家还价到五十两银子。
写好了买卖契书付了钱后,妇人在后厨做出了那道菜。
做为少东家的那位带着她去厨房试菜。
品质通过之后,买卖才正式成立,那道菜所立契书也拿到府衙存档。
那位告诉过她,契书不会写出食方内容,只是证明这件交易经过以及食名。
以后若有扯皮,在公堂之上也有证据,避免自家被人算计。
所以,她知道买卖食方要怎么做,只不过这里是县城酒楼,价钱恐怕不会好。
但对急需成本做酿酒生意的她来说,卖食方是最方便捞快钱的机会了。
听她说起当年旧事,一家人都有些沉默,不约想到她以前在傅家过的富贵娇养的生活,如今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