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出声,俞悦禧有意岔开话题:“对了,孔公。您的案子查得如何了?何时有空?我好带贞固上门拜见。”“恐怕得等结案了,”孔怀英说,“拙荆倒是一直在家。她与夫人您年岁相仿,这些日子独自在家中养胎,甚是苦闷,您要是得空,不妨多来走动走动。”“孔夫人不嫌麻烦便好。”俞悦禧舔了下嘴唇。胃里似乎盘着一条斑斓的毒蛇,正丝丝地吐着信子。她抬眸,试探着对面的男人。“对了,孔公。奴记得还有一桩案子,也是在庆福寺里发现的…
细雨漫天而下,俞悦禧抬手,改为用扇面挡雨。
淅淅风吹面。
孔怀英立于绵密的雨雾中,良久的沉默后,他轻声问对面的女人:“夫人,您是在怨恨范公吗?”
“或许吧。”俞悦禧低语。雨丝浸透了她的长衫,粘稠的绿意简直要顺着衣角滴落。“爱恨有时只在一念之间,越是爱,越是投入,越是将自己的一切托付给对方,越容易萌生出恨,彻骨的恨,难以平息,如烈火焚身。爱欲无法满足,痛苦便开始泛滥,最终一步步将我们推入深渊……啊,都是些无聊话,孔大人见笑了。”
“我明白,我与您一般敬爱范公。”孔怀英感慨。“有时回想起年少求学的那段时光,想起范公领着我们这些师弟去食肆吃饭……我也会忍不住怨恨他就这样突然离开。不惑之年,猝然离世,真是天妒英才。”
俞悦禧抿唇,微笑着摇了摇头,幅度很小,隔着一层稀薄的雨幕,孔怀英并没有看出来。
雨丝洒满扇面,纸上绘有一只喜鹊,羽毛湿透。
再出声,俞悦禧有意岔开话题:“对了,孔公。您的案子查得如何了?何时有空?我好带贞固上门拜见。”
“恐怕得等结案了,”孔怀英说,“拙荆倒是一直在家。她与夫人您年岁相仿,这些日子独自在家中养胎,甚是苦闷,您要是得空,不妨多来走动走动。”
“孔夫人不嫌麻烦便好。”俞悦禧舔了下嘴唇。胃里似乎盘着一条斑斓的毒蛇,正丝丝地吐着信子。她抬眸,试探着对面的男人。“对了,孔公。奴记得还有一桩案子,也是在庆福寺里发现的……可有线索了?”
“还没。”
“谁能想到小小的一个庆福寺,竟能接连发生两起命案?先是花园,又是和尚。”
孔怀英左眼皮跳两下,话音在舌尖磕绊了一回,才调侃道:“是啊。我上任前,还想着江南名郡数苏杭,打算趁公务之余,在此地好好游览一番。结果您看,全是公务。”
“那桩案子,可有人去认尸了?”
“没呢,告示ʝ贴出去好几天,一直没人来认尸。”孔怀英说。“所以还在查留宿的住客。”
“这样啊,那真是辛苦您了。”俞悦禧垂眸。“在这档子事发生前,庆福寺可是我等女眷烧香祈福的好去处,香火很旺,住客也不少。您要想一一排查,可得费不少工夫。”
孔怀英笑着摆手。“还好,不是每天的都查,就查一部分。”
俞悦禧听闻,心口倏忽一凉,如同溺水,浑浊的冷气顺着鼻道倒灌进咽喉,令她微微发颤,迫切地想攥住什么东西,再从中挤出一丝生机。她屏息,开口:“恕奴多嘴。孔公,若是这桩案子查到最后,发现凶手若是一个……可怜之人。您预备作何打算?”
春风携着雨丝,将她的话送到对面人耳中。
孔怀英则毫不犹豫地答:“杀人偿命,没什么好说的。”
“哪怕事出有因?”
“是非对错,自会在公堂之上决断。”孔怀英一字一句道。“夫人,我也只有穿上官服,才能给您一个回答。”
春雨愈发急促,细线一缕缕抛下,扰乱了彼此的视线。
孔怀英见状,戴上大帽,想请她到廊下避雨。然而俞悦禧行礼,先一步与孔怀英道别。她转身,以扇面挡雨,步伐匆匆,玉色马面裙因此沾上一排浑浊的泥点。
天色开始阴沉。
“江南多雨啊。”孔怀英长叹着,走出商家。马儿拴在门口,他解开栓马绳,正一正乌黑的大帽,冒雨策马而去。
回到衙门,孔怀英换了身干爽的外袍,去见魏子安。
他正与衙门里的书手一起整理供词,两人见孔怀英进门,书手慌忙起身行礼,魏子安瞥一眼身旁的胥吏,也连忙跟着作揖,极恭顺地唤一声:“参见孔巡案。”
“都坐吧,”孔怀英道。
他拿起供词,仔细地读过一遍,冷不然问:“庆福寺里挖出来的那具尸体,可有人来认领了?”
魏子安道:“还没。”
“去,多写几份告示,派人贴到周边的乡县。”孔怀英递给书手一个眼神。“常熟县、吴江县、昆山县、嘉定县,这几个地方的县长都要通知到。叫他们尤其注意本地的大户人家里,可有壮年男子自新年后便未归家。”
书手也知趣,领了命,匆匆退下。
屋内只剩他与魏子安。
“孔公去了这么久,想来大有收获。”魏子安率先开口。
“算不上。”孔怀英露出一个无奈的微笑。“商老爷是本地乡绅,商小姐是名门闺秀,我一个外来的七品巡按,总不能跟捉拿庶人似的,派捕快把他们全家关进监牢,逐个审问……更何况,商小姐如今神智错乱,没有进一步的证据,我谁都不能拿。”
魏子安挑眉道:“神智错乱?看来道姑没有撒谎,朱砂确实是用来炼水银了。”
孔怀英颔首,将自己在商家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魏子安。
对方听完,沉思片刻后道:“那道姑分三次购买朱砂,炼制水银。照理说,这服断产药下一次便足够,剩余的朱砂在何处?剩余的水银又在何处?孔公,我知道很难,但您得想个法子让我们能够进商家搜查。”
“行,”孔怀英答应。
“还有那个范李氏,也可以派衙役去问问。”魏子安继续说。“她是商家小姐的友人,改从她那里下手,应当能容易一些。”
“我预备让月娥去套她的话,帮忙打探一下商家。”孔怀英道,“范公是我的师兄,昔年幸得他照拂,我才得以在官场上立足。他的遗孀,我于情于理都得敬重,万分敬重。”
魏子安听完,突然问:“孔公,之前那句话是范夫人亲口说的,还是您转述出来的?接连两桩案子那个。”
“你什么意——”孔怀英话说到半途,脸色骤然阴沉,声音紧跟着低下来。“子安,你告示上有写吗?”
魏子安冷着脸,摇摇头。“净业僧人的尸首当日便被认去,加之腐烂严重,我谨慎起见,未曾写明估算的案发时间。”
话音方落,两人对视。
又听房门咚咚两声响,一名胥吏进来,递上了杭州府的回信,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黄册抄本。
黄册,即户口册籍,记录了几乎每一位大明朝百姓的姓名、家庭、居所、财产等信息。皇帝与各级官员可凭此征派赋役。黄册经勘定后,帖由户民持有,籍存官府。按照规定,地方黄册每十年上交一次,每次上交,县、乡、府、省各自留底,原册送交南京户部,存于玄武湖。
孔怀英展开信笺,仔细读过后,转而打开黄册抄本。
一户:王成道,五口,杭州府钱塘县民,嘉靖元年入籍。男丁两口:成丁一口,本身三十四岁。不成丁一口,男南询九岁。妇女三口,大二口,妻三十一岁,妾二十五岁。小一口,女修微七岁。事产:瓦屋一间,田地二顷。
一户:王南询,三口,杭州府钱塘县民,嘉靖十一年入籍。男丁一口:成丁一口,本身十九岁。妇女两口,大两口,母三十五岁,妻十八岁。事产,瓦屋三间,田地十五顷。
“子安,道观里那具女尸,我们可以定身份了。”孔怀英合上书册。“她叫王微,原籍杭州钱塘县。十七岁以前,她先是丧父,后被兄长嫁为人妻、或变卖为奴。兄长因此得了一大笔钱财,得以娶妻。然后不知经历了什么,她从杭州来到了苏州。也不知为什么,她将一根铁钉钉入了那个男人的头颅,并割去了他阳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