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饭后,王老太太和大家宣布了要盖房的决定,并让郑老爹第二天就去找村长商量买地的事情
王老太太的意思是宅子后面的两亩地买下来,咱盖个大一点的宅子,再弄个小型养殖场。
结果,没想到下面有了不同的声音。
“我觉得不行。”
也不知道是谁胆儿肥,敢忤逆老太太的决定,大家一起向声音来源看去。
原来是郑老二。
感受到大家“你死定了”的意思,郑老二赶紧把剩下的话一并说了。
“我不是反对买地盖房,我是觉得2亩地少了点。”
大家的目光又变成了“你飘了”的意思。
开启自己做思想工作的模式:“你们想,盖一次房也不容易,既然想盖个大点的,又想做养殖,那肯定得宽敞才行。”
“而且我们家以后越来越好,以后摊子大了还得雇人来看,那不得再盖一些工人房?”
“说不定以后还有别的想法,总之先把地皮买了,圈起来,然后一次规划好,可以按照小型庄园来考虑。”
八月此时必须得支持老爸呀,赶紧站起来“:“我看行,钱不够了我们可以分批盖,先把我们住的盖起来,后面需要啥了盖啥,只要先规划好就行。”
郑老二继续:“我建议我们直接把山脚茅屋那一片地买过来,大宅盖在那里,不管是现在拔草还是以后想买山都很方便。”
父女两“嘡嘡嘡”说完,发现大家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,除了郑云鹤、郑文青、一群小豆丁和没到场的张氏。
父女俩对视一眼,又一起向王老太太看去。
郑老爹有点受伤,吸了一口烟锅,清清嗓子:“那你们觉得得买多少亩才够?”
郑老二突然失去了刚才的慷慨激昂:“要是想规划的好,少说也得四五十亩吧。”
因为突然想起刚才完全忘记了经济状况,美好的理想果然是要金钱来支撑的。
八月不清楚地价,不懂就问:“爷,像咱村里这些地,多少钱一亩呀?”
终于有人重视自己了,郑老爹差点热泪盈眶:“宅基地一般一亩要2.5两到3两银子,但你们买那么多亩的话,是不是也规划了一部分农田?”
郑老二这才想起来,现在的宅基地和农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,你在自家院里开垦一小片菜地没问题,但你想大规模种田,那是违规的。
好吧,看来是自己无知了,不过得找补一下:“那不然我们买个20亩宅基,然后在里面做些养殖,然后再弄上些茅屋棚,冬天可以种点菜,种点草?反正不种地就行。”
这个说法还有点靠谱,想想今年的香菜,真是贵到没天理,郑老爹沉默了。
没想到,郑老三也发言了:“爹,娘,我觉得我们多买些地也是好的,今年冬天我们可以大规模种菜,兔子繁殖快,也可以大规模养殖,这些成本也都不高,没什么损失。”
“而且,地买了反正也是咱自家的,不算乱花钱。而且到时有地方了我们可以多囤点土豆,就不用像现在这样一边卖,一边买了。”
王老太太恨不得一巴掌扇过去,今年囤的少那是因为没地方吗?那是因为没银子,没银子。
郑老爹环视了下大家:“你们呢?有没有什么想法?”
郑老四:“我也赞成多买点地,将来孩子们大了都有地方住,咱家的姑娘们出嫁了,以后都给她们留着房子,想什么时候回来住都可以。”
不得不说,郑老四对念念的一颗心呀,是时刻铭记。
郑老大:“我也赞同,但是二十亩会不会有点多?”
郑大嫂在旁边拉拉他的衣服,小声说:“不多,你看兔子生的多快呀。”
最后也没有结果,郑老爹说自己考虑一下再决定。
第二天,八月带着花花草草们正在茅草屋里摆弄自己的香菜,突然哗啦啦来了一群人,还以为怎么了呢,八月赶紧站起来。
看到前头走的郑老爹和村长,一颗心放回肚子里了。
还有些人拿着工具,拿着纸笔,一来就问郑老爹从哪里开始。
郑老爹指指更遥远的地方,然后带着那些人开始丈量。
八月有礼貌地和村长及爷爷打了招呼,看着大伙儿忙活,一边猜测着自己爷爷的思考结果。
八月她们这个村有点偏,而且背靠后山,大片大片的山延绵不绝,所以地势也不算好,土地也算是便宜的。
对于没银子又想住大房子的人来说,这里可以说是首选。
而像八月一家这样天天呼吸尾气的人,其实并不排斥在农村生活,反倒是和很多城里人一样对田园生活有着一定的向往。
对郑老二来说是回忆,对tຊ其他几个来说是愿望。
所以对于买地盖房子这种事情,这一家子特别热心。
这不,八月屁颠屁颠地跟在郑老爹后面没一会儿,郑老二也来了。
时不时地想发表个意见,虽然没人听他的。
量了十五亩以后,郑老爹本打算结束了,结果郑老二跑上前:“爹,您看我们把这一片圈下来,以后可以在这里种上一片草,把牲口棚搭在这里。”
郑老爹瞪他一眼,让他边上去,不过还是转头对村长说:“那要不再量两亩吧。”
最后,看着郑老爹买了这么多地,村长一开心,把背靠的一小片山地也划给了他们,这下,郑家三人也很开心。
而且郑老二和八月做梦都没想到郑老爹能下决心买这么多地。
把测量结果记录在案,回去交了钱,再去县衙里换了契,这么大一片地方以后就姓郑了,郑老二的郑。
一共算了十八亩地,其实加上那块山地大概能有个十九亩左右,一亩二两半,交给村长四十五两银子,又给了一两手续费,请村长和丈量土地的一起吃了顿饭,喝了点小酒,正事就算办完了。
王老太太虽然掏出去很多银子,但是心情也很好,一来因为多划了一块山地给他们,二来是因为相比与昨天郑老二说的四十亩,二十亩,还是少了一点的,没有费那么多的银子。
现在发现了,郑老二一家都是倒霉孩子,以前觉得八月能花钱,现在才知道,原来相比于她爹,八月真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。